我与建水紫陶者十年

项目:云南建水紫陶工艺制作-张海飞  作者:张海飞  
日期:1/18/2018 1:48:52 PM  阅读数:

我与建水紫陶的这十年

 

转眼之间,从事建水紫陶行业已经十年了。其实呢,1990年在建水第一职业中学就读美术专业班时就已经知道四大名陶之一的“云南建水紫陶“,当年还去过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实际制作过。真正了解及系统的认知建水紫陶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在一个好友的帮助下,开设了位于昆明北市区奇石城里的建水紫陶专营店,初期叫“博雅紫陶”后来又改为“纳雅庐”,直到现在最后定为“陶奴文化“。从而真正的爱上了建水紫陶,走进了建水紫陶的历史文化世界里。

建水紫陶这个俗称在解放前就有的,而我对建水紫陶真正的认知是从开店以后。建水紫陶(有书画刻填的)从清朝末期开始至民国时期,特别是1920年—1948年间曾经达到了一个很繁荣的时期,就算用今天的眼光回头去看那个时代的建水紫陶,中国传统的书画用当时的工艺达到了一个让我们后人至今都需要认真学习、体会、领悟的水平;如王定一(王永清,号老农)的书法,至今我个人觉得无人能比,还没有超越的;而建水紫陶的工艺全才一代宗师向逢春(绍宗)也是在那个年代继承和发扬了王定一等老一辈建水本地书画名家的优良传统;那个时期的建水紫陶一般都是达官贵人,有钱人家才能够将其拥有和收藏的工艺品。当时的建水紫陶在云南省及省外一些大城市都有了一定的名气和地位,省外名人及云南本地名人在建水紫陶上定制留名自藏或送朋友同事、上级的陶器多不胜数。历史记载,当时的云南王“龙云”定制由“向逢春”制作送蒋介石六十岁寿礼的建水紫陶花瓶一对,就说明建水紫陶的名望和贵重之处。

新中国成立之后,建水紫陶在建国初期依然得到重视和继续发扬,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1957年建州成立之时,由当时新建立的建水陶器社制作的建州纪念陶品(花瓶器型为主)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且贵重的礼品送给当时来参加大会的外国宾客,例如写有越南文字、俄文文字的花瓶。接近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大部分陶器以花紋装饰为主,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这段时期的建水紫陶流传至今的陶品并不多见,以七十年代中期年代中期开始建水紫陶逐步最多样化,特别是从1974年的隧道窑建立后,人民大会堂的专用汽锅是只能为人民大会堂制作生产的,也算是当时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了。当年的一些重大事项以在建水紫陶上通过它特殊的制作工艺流传至今。如“三支两军“”自卫还击纪念“及“1999”年的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等等。

1974年隧道窑建立后到2000年这段时期的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制作生产的陶器是一个具有特殊代表性和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当代建水紫陶的四大名家“陈绍康”“袁应德”“谭知凡”“马成林”4位大师在这个时期制作的陶器更是受到了建水紫陶发烧友的追捧和喜爱。那个时代的建水紫陶如同清末,民国时期的建水紫陶一样简洁大方,虽然不同于我们现在建水紫陶有那么多的艳丽色彩,但在紫陶发烧友心中“他们”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建水紫陶发展历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还有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由云南省内的知名书画家,如:孙太初、郭伟、赵浩如、杨修品,尚文等到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制作书画的陶器’同样也是作为一个时期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建水紫陶作品。

2000年以后开始至云南普洱茶的兴起到现在,建水紫陶又开始了春天,真正的百花齐放的时代到来了。而我很幸运的搭上了这一艘巨轮。

通过这些年对建水紫陶的接触认识,特别是对以前那些时代的建水紫陶,我的体会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很多很多精美有代表性的陶品及承载的陶品上的书画知识和事件记载在我们从末见过之前是无法想象的。总是在见到或者是收藏到手以后看着眼前的陶品无限感怀,我很幸运我与建水紫陶有此缘份,让我在紫陶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营建水紫陶到自己试着在泥坯上用毛笔进行书画装饰,以及对清末民国时期的建水古董陶的鉴赏识别和收藏,都是得到许多良师益友的帮助和指导,得到了许多的贵人相帮、照顾,因为有了他(她)们,我才能走到今天。我相信建水紫陶从它诞生那天到现代甚至以后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辉煌的,因为它有特殊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特别是它能作为文化的一个特殊载体,前景是光明无限的。

爱陶赏陶学陶的这十年,看陶话陶玩陶的十年,是我人生中黄金的一个十年,这十年有了建水紫陶的相伴收获是满满的。身边很多的朋友和我见证了这十年,见证了很多很多美丽的建水紫陶,而我会继续用心的热爱建水紫陶,学习建水紫陶。


日志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必须在8-256个字符之间)